当前位置:江南财富网 > 教育

我对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2020年09月21日 10:29:24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我对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我对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天津市南开中学 王学森

一、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的阻力来自许多人的惯性和对新事物的抗拒。建议加大高考改革的宣传,使老师、家长、学生等理解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好处有哪些,这样就能减小改革的阻力,使改革顺利进行。


世界上许多国家“高考”一年两考,甚至一年考6次、7次。各个国家必考学科数量不同,有的只有母语是必考学科,选考学科及数量也各不相同。考试成绩大多以等级呈现,有分7等的、8等的、9等的,也有分15等的;有以原始分数呈现的,也有把原始分转化为测试分的。许多国家都采用综评录取,即大学录取要看“高考”成绩、大学笔试面试成绩、高中的平时成绩等。


本轮高考改革就是学习借鉴国外“高考”的做法,为稳妥起见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调整方案稳步推进。给学生选择权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才能有人才的多样性,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建议没有加入高考改革的17省市大班额问题严重的省市可以采用3+2+1方案,基本没有大班额问题的省市可以采用3+1+2方案;已加入的省市弃考物理严重的可以调整为3+1+2方案,弃考化学严重的省市可以采用3+2+1方案,这样避免了赋分基数使差生赋得远超他实际水平分数的问题。加入高考改革的14省市有5种赋分方法,山东的5等8级赋分制区分度最好,赋分后的平均分最合理。

这些年我们奥赛获得了大量国际金牌,但却很少成为有影响的科学家;高三复习对高三尖子生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强基计划和综评招生高校的笔试有出问题的可能。建议国家开始AP考试试点,这样打通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课程联系,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可以用AP考试取代高校的笔试,从而保证招生的公平,同时节约招生成本。

当所有省市都加入了高考改革且综评招生试点比较成熟以后,建议大学按以下方案招生:


国家考试中心为“强基计划”、综评招生分别再出一份题,由国家组织笔试;开始AP考试试点,考生体检的同时做体测。


实行全国统一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二上学期期末考4科,高二下学期期末考3科,高三上学期期末考3科;高三下学期期末按3+3等方案高考。

综评录取一定要减小面试的权重,最好取消面试。

双一流大学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选择性考试成绩、合格证考试成绩、AP考试成绩、体测成绩录取新生;

双一流以外的大学可根据上述除AP成绩以外的其它成绩录取新生。

这样就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同时保证了高考的公平。

二、关于中小学生减负


东亚教育学生负担都比较重,日本体现在小升初和“高考”,我们体现在中考和高考。日本从1976年开始减负,为了减负降低教材难度、减少课时等。公立学校减负了,可孩子们要参加升学考试,就要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提高,也就是孩子在公立学校减负,在校外培训机构增负,这样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实际是增负了,因此制度设计是关键。

芬兰小学初中9年一贯制。新加坡小学4年后按语文能力分为三种不同课程;6年级期末参加离校考试。初中分特别班、快捷班、普通班3种课程。这是世界教育的两种极端,我们主张中庸之道。


日本小升初要考试,而初中一般是直升高中,因此日本小学高年级学习负担很重,很明显我们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中考的制度设计比日本的合理。建议我们的小学和初中实行九年一贯制试点。

近年来我们实行小升初划片招生,入学后均衡分班,老师按中等生程度教学,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老师组织教学难度很大。为此我建议初中生入学后分实验班和普通班,既便于老师组织教学,又能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均衡应该是硬件和软件的均衡,不应该是学生的均衡,更不能削峰填谷。学校标准化的提法更恰当,即不同学校建设标准相同,师资水平基本相同。

现在看校外减负很难,减负主要要靠校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音体美课时,特别是增加体育课、体活课,同时适当减少外语课时来实现减负。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增进友谊、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加强体育运动,保证每天校内外运动时间大于2小时。现在中考考体育,建议高考也考体育。

地球已是地球村,我国的科技还处于赶超阶段,外语是很重要的。本来外语要推向社会考级,现在各地外语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150分,浙江、上海等6省市外语还两考,外语毕竟不是母语。外语可推向社会考级;外语可变为选考学科;或者一本要求外语,一本以下不要求外语;建议把外语分数降为100分到120分,同时把外语减少的分值给体育。

增加音体美课时,保证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体活课,高考考体育,减少外语课时和分值,把减少的外语分值作为体育分值,综上可以实现减负。


三、未来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北京人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丁树泉老师突破教材限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推广。

“南京一中事件”使得各地许多校长转向应试教育,即在家长的胁迫下搞应试教育,这是不懂教育的在胁迫懂教育的,这是教育的悲哀。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原因在于短视、在于功利、在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反复练习吞噬了学生的灵感、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拉磨一年永远无缘千里马!我们教师、家长甚至全社会都需要反思。


孩子接受12年应试教育考上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又要接受12年应试教育,童年的欢乐没有了,创新能力没有了,有的是标准答案和服从,有的是应试教育的枷锁!我们一代一代就这样生活嘛?


应试教育虽有市场,但它迟早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北京十一学校、北京人大附中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未来!

国家的未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四十多年的高考我国已经由人力大国变成了人才大国,我相信只要以国际视角、中国立场、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智慧的中国人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考方案、招生方案、减负方案,在不久的将来把我国建成人才强国。


推荐阅读:三明热线

文章转自网络媒体,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