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个日本女人,是看过那部名为《日本之耻》的纪录片之后。
她叫伊藤诗织,比漂亮的脸蛋更夺目的,是那仿佛能拷问灵魂的眼神。
2015年,当时25岁的她,遭到“首相的朋友”山口敬之的性侵。
而后,她以一己之力为开端,向畸形的社会体系和强权“宣战”。
在漫漫维权路上,这一战就长达四年。直到现在,民事诉讼仍在继续。
因着她的遭遇,她的发声,她的抗争,促成了日本一个多世纪没更新修改过的《强奸法案》,做出了些许的调整和改变。使得日本强奸罪的最低量刑,从3年提升到5年。
看完这部根据她的真实经历拍的纪录片,才会知道,为什么伊藤诗织这场维权之战打得如此艰难。
她的遭遇,让人心痛。但她的勇敢,又让人油然生出敬意。
伊藤诗织所做的一切,让很多和她有过同样遭遇的受害者,看到了黑暗里,还有一束希望之光。
看完纪录片,除了性侵本身的伤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网络暴力的二次伤害。
在这起暴力侵害发生后,日本这个发达国家,竟然有半数左右的民众,在网络中和镜头前,对这个身心都遭受过极度伤害的女人,进行了语言暴力攻击。
嘲讽、谩骂、诋毁、人肉……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攻击者还是女性。
她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拿着自创的漫画,公然对伊藤诗织进行嘲讽。
她们无视畸形的社会环境和仍有欠缺的制度体系,反而认为被控告的山口敬之,才是“受到巨大伤害的一方”。
推荐阅读:旗龙